Last Updated on 2023-08-03
我過往的人生經驗中,很少有機會接觸開放水域,過往的環境與教育也讓我的大腦對他的第一認知就是危險和死亡。
我唯一勉強會的蛙式是看著別人游模仿來的,只能說慘不忍睹。
兩年前為了練三鐵,踏進了久違的泳池,那時候我連游到對面(25m)都有困難;
一年前,在三鐵比賽的前一天到場地練習試水溫,即使有教練陪同,跳進水裡的3秒後我就游回頭蹲在岸邊發抖。
比賽當天,我緊張又害怕到快要吐了,覺得心臟要吐出來的那種,腦袋也一片空白,這是自從脫離學生時代參加大型演講之後,再也沒有過的感受。
雖然我最終還是在鳴槍壓力下跳進水裡,不過全程的各種害怕和恐懼,導致我大多是閉著眼睛在前進,以剩不到20秒就要被關門時才軟腿上岸。
最後總成績比自己預期好,但游泳的部分慘不忍睹,也沒有達到原本給自己的目標「不求成績,只求好好享受過程」。
那時我想著這樣不行,開始尋求有什麼可以克服水性的機會。
過往身邊不少友人分享著海洋世界的美好,我因害怕駐足不前,於是。我想這是個機會好好認識身體、好好認識這片神秘的海洋。
然而在這趟學習的旅程中,意外獲得不少體驗和收獲,
以下跟你們分享三件我從潛水學到的事。
動態的身,靜態的心

自由潛水最大的收穫是我體會到了什麼是正念,以及它的美好。
「正念」( Mindfulness ) 是一種「保持留心的狀態」,以開放接納的心、有意識地、不帶批判去覺察當下,包括自身的身心狀態、還有環境。要達到這樣的正念狀態需要練習,最常見的則是「正念冥想」 (Mindfulness Meditation),包括呼吸觀察、身體掃描、靜坐…等。研究指出正念能有效降低焦慮、憂鬱與壓力,提升專注力等。
以往在練習時,不是坐不住,就是直接睡著。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我在幹嘛,更不用說體驗它帶來的好處。
然而進入水裡不到3秒的時間,世界便會瞬間變得安靜,自己身上的聲音則是會放大好幾倍的立刻得到我的關注。那瞬間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平靜。身體也漸漸冷靜下來,調節呼吸以節省耗氧,慢慢地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耳壓平衡。聽著耳膜啵啵響的聲音,眼前魚兒悠游自在游過的畫面,這種療癒感只有體驗了才知道。
漸漸地,我開始很享受在水中能安靜覺察的時光,專注在自己以及覺察自身的狀態,同時被海水擁抱著,是種被接納、被包圍的安心感。
有些事像播種一樣,會在未來某一天發芽長大

「平衡耳壓」(又稱「平壓」)是很多人在學習潛水(尤其自由潛水)的過程中最容易卡關的地方。 要啟動幾乎沒在用的肌肉群,很難用言語描述去傳達,就如同我們的母語裡沒有彈舌音和喉音,學習西班牙文和法文等語言,便無法立即抓到發音要領。
於是乎很多教練會用各種舉例讓學生理解,例如捏鼻子打噴嚏,或者口中含著水練習,甚至各種練習的道具和儀器測試,所以晚上時段很常會看到一群人聚集在潛店的公共空間,每個人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在練習著,現在想起來那個畫面真的很可愛;當然有些人天生神力,可以直接免手平壓,彷彿內建有鰓一般如魚得水;不過也不可否認,有時候跟先天生理結構有關,看過有些同學體力好、水性佳,但平壓怎麼都過不了,後來看了耳鼻喉科發現不外乎是耳咽管狹窄或是內耳構造的特殊,因此實施平壓的效果便會打折扣。
我資質駑鈍,前前後後練習了超過半年,請教不同的前輩和教練、從YouTube或文章尋找他人的意見分享,總是抓不到要領,有時好像成功,但後來發現只是運氣運氣。一直到某天在YouTube上找到一段影片,裡面教的技巧仿佛打通任督二脈,我在那瞬間驚覺好像找到那塊關鍵的肌肉了!與此同時,之前做過的練習、同好們的分享好像也都能串起來。
所以多方嘗試,總會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式,然而之前的努力也不會白費,會成為找到關鍵行動後的燃料。
選擇恐懼的阻礙,還是當下的體驗

風險來自於無知,恐懼來自未知。
在學習潛水的路上我選擇了找教練引導。除了對這項運動有較為明確的理解之外,也希望對海洋以及對自己的身體有更多的認識。
在要去上課之前,天氣、氣溫、浪況會不會影響學習,我什麼都擔心,好像需要所有條件都完美,不過想當然,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機會又要剛好被自己碰到也是不多見。
但,就要因此放棄嗎?讓它們成了自己不往前進的阻礙和理由嗎?
我記得教練只跟我說了一句「對我來說,只有安全和不安全」。教練的這句話,穩穩地接住了當時非常不安的我。帶著對教練的信任,我就去了! 課程從學科開始,進階式的從陸上指導、平靜水域,將技巧、步驟和動作練習道都刻進肌肉記憶後,最後才會進入海洋中。
還記得補考前,因太過緊張,才攀繩兩下就被教練拉上水面,直接對著我說「你放棄考照吧!」
那時我非常灰心,我花費這麼多時間和交通成本來到這裡,就是為了要拿到證照呀!
不過也因為教練的直接拒絕,我瞬間被打醒,我的目標應該是「熟悉海洋並培養水性」,但我卻一直專注在「考過考試拿到證照」。於是我開始抱持著我就是來練習的心態,做好每個當下能做也應該做的事情,如果緊張就深呼吸再前進,如果卡住就先緩一下再繼續,慢慢把每個步驟做好。
「發生什麼事讓妳後來整個勢如破竹!跟之前完全判若兩人耶。恭喜妳通過考試!」聽到教練的話當下愣了好幾秒,不過也相當感動。我好像克服了一些對水的恐懼,雖然只有一點,但是被他人看在眼裡有顯著成長的。
恐懼其實是來自己生理的保護機制,面對未知或危險的事情的生存提示,但往往很多時候我們卻被恐懼綑綁裹足不前。選擇專注在當下,除了有更多更細膩的體驗之外,還會有意外驚喜哦!
勇氣不是不害怕,而是面對困難卻總是肯去嘗試。
寫在潛水之後
如果你問我學潛水後還會怕水嗎?喜歡潛水嗎?
我會很肯定的說,是的,我到現在還是會害怕,要下水前還是要深呼吸。
很意外地我比自己預期的還喜歡潛水,但比起這項運動,我更享受過程中能安靜覺察、享受被大海擁抱的時光。
回想學潛水的這段時間,我將它視為自我探索的一趟旅程。
過程中充滿驚喜,然而我會繼續抱持著對大自然敬畏地心走下去,期待著這趟未知的路會繼續帶給我的什麼禮物。
